1922年,奉系軍閥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戰敗,但是張作霖企圖稱霸全國的野心不減,于是開始全面建設沈陽兵工廠,其中制炮廠便是擴充的重中之重。最初生產仿日火炮,如仿造日本野炮的十三年式野炮,但是日本火炮在當時并不算先進,因此張作霖決定兵工廠仿造歐洲火炮,但是歐洲剛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,有先進火炮的德國工業遭受嚴密監管,而英法又主動對中國禁運,于是張作霖便選擇了同是戰敗國但監管寬松的奧地利百祿公司,由后者以走私的方式為沈陽兵工廠提供先進的技術和產品。
1925年,沈陽兵工廠的第一款仿歐式野炮誕生,定名為十四年式野炮,該炮采用了新式炮架,最大射程可達一萬米,是中國當時最先進的野戰炮。野炮仿造成功后,沈陽兵工廠趁熱打鐵,在奧地利顧問的建議下生產開始生產輕型榴彈炮,為了便于生產,新型榴彈炮采用了和野炮相同的炮架,這在當時可謂是非常超前的想法,1930年,榴彈炮研制成功,因為采用了十四年式野炮的炮架,故而定名為十四年式榴彈炮。